查看原文
其他

百岁聂华苓,我在爱荷华参加她发起的国际写作计划 | 二湘空间

空间作者 二湘的六维空间 2024-04-26
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这是作者和聂华苓


《爱荷华日记》


文/蔡天新


编者按:今天是华裔作家聂华苓女士100岁生日。1925年1月11日,她出生于武汉,1948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外文系,同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64年旅居美国,任教于爱荷华大学,代表作有小说《桑青与桃红》、自传《三生三世》等。
1967年,聂华苓与先生、美国诗人保罗·安格尔创办“国际写作计划” (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简称IWP)蜚声全球,至今已有150多个国家的1500多位作家应邀参加,其中改革开放后来自中国大陆的有50多位。聂华苓享有“世界文学组织之母”美誉,曾与安格尔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本文作者蔡天新是浙江大学数学学院教授,也是诗人和随笔作家,有文学和学术著作30多部,外版著作20多部。2018年,他应邀参加了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多次与聂华苓面对面,并以日记形式记录了这段旅程中的见闻与感悟,原文5万多字,载《江南》2023年第1期。

8月20日  聂华苓,河边的午餐


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IWP)的宗旨是为世界各地的作家提供必要的空间,促进相互了解,以便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创作和协作。同时,也将世界文学带入大学课堂,并通过阅读和旅行把美国文化介绍给其他国家的作家。自1967年以来,来自150多个国家的1500余名作家曾在爱荷华城居住,堪称全球规模最大最著名的驻校作家项目。


午前,爱荷华大学数学系叶扬波教授带我去下游滨河的一家中餐馆,我见到了慕名已久的聂华苓老师,她订了临河的席位,窗外有一个小瀑布。聂老师是湖北人,祖籍随州广水,1925年1月出生于武汉(比英国女王年长一岁又三个月),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她是国际写作计划的发起人,已故的先生、诗人保罗·安格尔原来是全美首屈一指的爱荷华大学创意写作中心主任。


参加午宴的除叶教授和夫人钱放,还有聂老师的妹妹聂华蓉,聂老师的女儿王晓蓝叫她七姨,我们也跟着叫。聂老师虽然已经94岁,依然谈笑风生,只不过记忆力有所衰退。IWP全年开设课程和游学活动,我参加的是它的主要项目即秋季驻校,从8月底到11月中旬。今年邀请的作家共28位,有诗人、小说家、剧作家等,与往年一样,中国方面大陆、香港和台湾各有一人。

聂老师的午餐会  作者摄


从2017年开始,应IWP的主要出资方美国国务院的要求,受邀作家必须有足够的英语水平,能够与其他作家交流,并从IWP的经历中获益。也因此,当年中国大陆作家缺席了IWP,叶教授趁机向聂老师推荐了我。果然今年早些时候,一位笑容可掬的女士自称美国国务院工作人员,她通过Zoom对我进行了面试,其时腾讯会议软件尚未研发使用。


8月21日  爱荷华城,雨后的街道


午餐时我得知,聂老师的弟弟便是著名物理学家聂华桐,他是杨振宁先生创办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首任主任,看来聂家的基因能文能理。聂华桐比姐姐小十岁,他也是出生在武汉,毕业于台湾大学,后赴美留学,1966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量子引力场理论、引力场理论的拓扑性和中微子在高密度介质中的传输性质。


参加“国际写作计划”的作家最低要求是至少出过一本书,中国来的客人大多数是名作家。因为聂老师的缘故,中国诗人和作家人数之多位列各国前茅。又因为聂老师在台湾生活多年,故而两岸四地都有不少名作家来过爱荷华城。诗人痖弦是第一个受邀的中国台湾作家,且是在IWP开办的第一年即1967年,其时中国大陆正处于“文革”时期。


大陆方面最早受邀的是萧乾和毕朔望,那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萧乾是名记者兼作家、译者,毕朔望生于杭州,虽说也写诗,但主要是记者和外交官,曾任汉口和重庆时期《新华日报》主编,担任过驻印度大使馆一等秘书,也曾执教中央大学,我猜他是聂老师的老师。后来我了解到,茅盾和巴金两位先生也曾受邀,但他们那会儿年事已高,分别是85岁和75岁,故未参加。不过,茅盾写了字幅赠送,1981年,与巴金同岁的丁玲偕先生陈明也来了。


雨后的爱荷华


今天是周六,雨后我去富国银行(Wells Fargo)办银行卡,这家银行1852年创办于纽约,以两位创始人命名,目前总部在旧金山。因为IWP的缘故,我们开户很方便,我取到了第一笔生活费。那天空气清新,红色的电话亭和绿色的长椅赏心悦目。爱荷华州州府最初设在爱荷华城,1857年迁往得梅因。如今全城只有六万多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大学城,据说市民本科毕业生比例高居全美第一。


8月22日  与印巴作家共进早餐


我的客房在三楼尽头,房间里有写字桌、书架和卫生间,厨房和洗衣房是公用的,分别在二楼和地下室。一日三餐自理,但经常有免费就餐的机会。感谢微信,它就像是带图像的日记,使得记忆变得清晰。我这篇《爱荷华日记》,就是参照自己在朋友圈里以及新浪微博上发的图文,再加上手绘旅行地图的记录,慢慢加工润色而成的。


今天早餐时分,我遇见南亚次大陆的两位作家,名字一长一短,印度诗人莫汉(Chandramohan Sathyanathan)个头小巧,巴基斯坦剧作家乌斯曼(Usman Ali)身材高大,后者任教于旁遮普省的萨尔古哈大学,他的剧本《囚犯》《罪恶》《最后的隐喻》《奥德赛》《呼吸》《长笛》已在巴国上演,其中三部还将亮相伦敦皇家宫廷剧院。我忆起两次印度之旅,游览过三大名城新德里、孟买和加尔各答,还有恒河边的圣城瓦拉纳西、阿格拉的泰姬陵和南方的硅谷班加罗尔,加上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因而与两位有不少共同话题。


而当说到中国古典诗歌,两人都言称膜拜杜甫。原来大约在1992年,印度诗人、作家维克拉姆·塞斯(Vikram Seth,1952-)出版了《三个中国诗人》,译介了唐代三位大诗人王维、李白、杜甫,尤以杜甫的诗歌译得最为出色,这使得杜甫在南亚文学圈备受爱戴。塞斯在加尔各答出生长大,后来就读于牛津和斯坦福大学,也曾在北京生活过。


三位中国诗人合集


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三国同宗同源,虽说因为宗教原因,政府之间的关系不佳,有所谓的印巴之争,尤其双方都拥有核武器,在包括克什米尔主权归属等问题上互不相让。但是,因为有英语作为共同媒介,文化界人士关系密切。反观中国、日本和韩国,虽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日韩两国还曾长期使用汉字,但即便是文学家之间,交流也有障碍。


8月23日  雨夜,做客聂华苓家


今天早餐时分,我遇见三位新锐作家,刚巧都来过中国。他们是日本的滝口悠生(Yusho Takiguchi),印度尼西亚的费萨尔(Faisal Oddang)和乌克兰的卡塔琳娜(Kateryna Babkina)。悠生不善言表,他告诉我,他最喜欢的中国作家是残雪,据我所知,小学毕业做过五年裁缝的湖南人残雪也是在日本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作家。他的哥哥邓晓芒是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现受聘华中科技大学),我们是商务印书馆同一套书的作者。

乌克兰女作家 作者摄


费萨尔是穆斯林作家,来自加里曼丹岛,他告诉我,印尼首都不久将从雅加达迁往他的故乡。费萨尔还不到30岁,是参加今年IWP的28位作家中最年轻的一位,性格活泼,很受大家尤其是几位西亚大姐姐的宠爱。他最喜欢的中国作家是余华,但却未听说死于苏门答腊的郁达夫。卡塔丽娜来自基辅,她年少成名,微笑很迷人,17岁便出版第一本书,如今已有三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


今天晚餐后,叶教授开车带我去聂老师家做客,我同时喊上台湾小说家黄崇凯和香港诗人周汉辉。聂老师家在离我们酒店不远的一座临湖的小山坡上,之前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幢两层的老式木质红房子,前门有一片小巧的草坪,后门只有一个停车位。但下面七八米处有较大的空地可以停车,有扶手的木楼梯与之相连。


聂华苓与丈夫


自从先生安格尔突然去世以后,聂老师便一个人独住,她告诉我们,安格尔的书房原封不动。有时,在附近小镇生活的妹妹会开车来陪她,但她也已经80多岁,还有一位计时工,每周来几次帮做家务活。聂老师与前夫生的女儿王晓蓝在纽约,有时也会飞来爱荷华探望母亲。我们在客厅里喝着葡萄酒,听聂老师讲述半个多世纪的往事,她戴着一副大眼镜,穿着丝绸花裙。我们一边听着,一边翻看她的回忆录《三生三世》和小说《桑青与桃红》。



~the end~

更多往期精粹

孙毅安:卑微的光芒

《繁花》大结局,唯有一人收获的皆是掌声

嚣张女高管野蛮开除员工,2024年第一张丑恶的脸曝光了

诺奖作家格拉斯,去世前抨击以色列敲响铁皮鼓

在广袤大地上野蛮生长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